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
健康教育
健康教育

承办杂志

精神障碍患者症状消失就是痊愈了?擅自减药、停药后果很严重!

发布时间:2022年11月02日浏览数:2492次调整大小


 近日,全科二(精神二科)门诊接诊了一位刘奶奶(化名),67岁,有近二十年精神分裂病史,来时女儿搀扶着,精神紧张,自言自语,十分不配合。全科二(精神二科)主任王前勇向患者女儿认真询问患者病情后,了解到患者在患病期间,由于断断续续减药、断药,导致病情反反复复,这次由于病情严重家属赶紧带着来医院求助治疗。





“俺妈在家有吃药治疗的,就是吃一段时间以后,她就说感觉没啥事了,家里人也看着她正常了,就想着药吃多了对身体不好,就把她服用的药物减少了一些,然后少吃一段时间后看着病情也没啥改变,我们都以为俺妈是彻底好了,就直接把药全都停了。但是过一段时间,家里人看着她明显是又犯病了,然后又把之前的药物拿来给她再吃几天,就这样断断续续的服用,因为情况不是太严重,就一直在家这样服用药物。这次眼看着俺妈情况严重,这药吃一段了一直不见好,病情逐渐加重,我们就赶紧带着来医院了。”患者女儿难过地说道。


“治疗期间,你们不听医嘱,给病人减药、断药,让她没有在最佳的治疗时间段内得到持续有效的治疗,这是把老人病给耽误了啊!”王前勇严肃地说道。


 在王前勇主任精神科从医过程中,像刘奶奶这样的情况并不少见。家属总是烦恼服药不见效果,擅自给病人停药,病人也会因为担心药物副作用或认为自己好了就不需要继续吃药了,不经过医生诊断就自行停药,他们这样的做法是非常错误的。


精神疾病是一种慢性疾病,治疗过程中患者与家属不可避免会有这样那样不理解及不配合,出现焦虑、着急等情绪,这些均属于正常的。临床过程中,一些精神疾病的患者,因为长时间服药不见疗效;药物的副作用太大导致身体不适,从而偷偷地减药、漏药、改药、加药。


在日常的药物治疗中,如何调整用药呢?给大家以下几点建议:



1、不要擅自调整用药

擅自减药或停药,均可导致患者的病情不稳,加重,或者复发,而患者的疾病复发次数越多,治疗起来就会越困难。因此,遵从医嘱切莫自行调整,是治疗的关键。





2、与医生如实沟通原因


与医生沟通时,一定要说清楚此次调整药物的真实原因,包括身体承受不了药物的副作用、药物无效、精神症状未得到控制,也一定要告知此时患者在家中的具体情况、睡眠情况等,方便医生了解患者病情,更好的指导调整药物。




3、根据病情变化调整用药


精神疾病同高血压一些慢性病一样,需要长时间的服药或者终身服药。而随着药物的耐药产生,药物及药物的计量也不是一成不变的,随着患者药物治疗的时间长短,这期间,患者的病情会逐渐变化,需要根据病情的变化调整用药。比如,经过一段时间治疗后患者恢复良好,医生便考虑可以尝试逐渐停药,又或者患者病情突然加重,可能需要调整剂量或联合其他药物一起治疗。因此,医生往往会与患者家属约定复诊的时间,要求定期汇报疾病变化情况,方便医生及时了解并作出判断。

综上所述
精神疾病的治疗是个漫长的过程,当中患者与家属不可避免会有这样那样的疑问,出现焦虑担心等情绪,这些都是正常的。需要做的便是,一旦觉得患者目前的治疗存在问题,不要只是紧张担忧,而是应该理清楚患者目前的情况,属于上述中的哪一种,然后带上患者的病历和正在吃的药,去找精神专业的医生看看,向医生讲清楚患者目前的情况,寻求专业的帮助。这些需要家属的配合,所以我们常说,精神病人的家属是非常伟大的,精神疾病患者的康复之路离不开家属的支持与陪伴。作为患者的支柱,家属需要更加冷静、理智,在患者病情有变的时候,及时发现并正确应对。

周口市开元大道与中州大道交叉口东100米路南   电话:15936002120